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

《手術刀與靈魂》讀後﹝五﹞

我很喜歡閱讀 Oliver Sacks 醫生寫的科普書籍,經常感覺他報導的真人真事比憑空捏造的戲劇或小說更動人。

而漢彌頓醫師《手術刀與靈魂》的第 12 章,〈腦中在唱歌〉,又帶給我比Oliver Sacks 醫生的系列報導 更深的感動,因為Oliver Sacks 醫生 總是希望維持客觀,而漢彌頓醫師總在描述的故事中與主角互動,並且進而信實寫出對自己造成的影響。

一位阿茲海默症的專家「席」看自己的 MRI 掃描圖,發現自己長了腦瘤,於是指定漢彌頓醫師開刀,因為漢彌頓醫師不會突發奇想,「這裡或那裡多切一點」。

我初讀到「這裡或那裡多切一點」,不禁打個冷顫,覺得此話揪心 ── 這是我的天賦吧,我總在創作者動念的那一刻,發現了伏筆,雖能預感結果,卻還跟著創作者經歷悲歡離合。

都怕一語成讖,但這成語偏偏總是能在這世間頻頻找到安放自己的位置:由於那顆腦瘤的複雜,漢彌頓醫師在操刀時,不得已多切了一根微動脈。而這根血管不僅供血給腫瘤,也供血給腦部負責言語的重要部位。

漢彌頓醫師在執手術刀的當時,已經知道自己摧毀了席說話的能力。這份自責是一項龐大的負擔,特別是病人及其妻子並未對他提出指控,因為寬厚的他們知道「冒險是免不了的」。

而最後是誰想起席雖然不能說話,卻可以唱歌?也是漢彌頓醫師。他的發現為席的生命點亮了最後一盞燈火。阿茲海默症的新研究大樓竣工,並以席的名字命名,於是席在慶典上以歌代講,答謝大家的厚意。



本章最後,作者說,「奇蹟是使宇宙接合的黏膠。我們只要一點希望,奇蹟就會發生。」

其實,不論是平常的說話,還是奇蹟的唱歌,我們的生活都經由希望與宇宙無縫接軌。


延伸影音:

1. Prescribing hope - changing outcomes with optimism: Allan Hamilton at TEDxTucson 2013,演講者Allan Hamilton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